本文转自:人民网-江西频道专业股票配资门户
人民网记者 秦海峰
“以前在外面打工,顾不到家,几乎没有休息时间。现在就在‘家门口’上班,每个月还有固定的休息时间,还有加班费……”
提起现在的打工生活,江西省南昌县富山乡滩上村村民姚小华打开了话匣子。
每个工作日的清晨,姚小华骑上电动车,十多分钟后就可以到达他工作的某汽车座椅制造厂。
同一时间,和姚小华一样,一辆辆电动自行车从名坊雅苑、富山村安置房等小区出发,沿着富山乡金沙大道,朝着小蓝经开区方向缓缓流动,到了傍晚,下班的车流原路返回。
这条每日上演的“潮汐动线”,正是南昌县富山乡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的缩影。
近年来,随着江铃汽车等龙头企业扎根小蓝经开区,以及数十家制造、食品加工企业入驻,催生了大量就业岗位。为了让更多人“出家门进厂门”,富山乡多维发力织密“就业网”。乡劳保所联合村委会、村民小组建了三级微信群,每天在群里推送最新岗位。
目前,全乡像姚小华这样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的村民已超3000人,“上班近、收入稳”成了村民口中的高频词。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有了稳定的就业,也要有安定美好的居住环境。当地通过“产业配套、住有所居、商业激活”组合拳,让村民安居乐业。
“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,下雨天穿雨靴都得小心翼翼,现在5米宽的水泥路通到‘家门口’,会车都不用倒车!”对于村里新修的道路,若冈村谭家自然村民谭际龙赞不绝口。
这条路的变化,是富山乡住有所居、民生提质的缩影。去年以来,富山乡结合“两整治一提升”行动,一口气打通了若冈至罗家、康山至罗家等5条绕村公路,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,路灯从无到有,连公交站都修到了村口,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。
目前,富山乡已建成富山村安置房、名坊雅苑、三山村安置房三个安置小区。红墙绿树的楼栋间,幼儿园、便利店、健身区一应俱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南昌县人民医院小蓝院区投用后,居民们不仅在“家门口”就能看病,还能享受县级医院的诊断和治疗,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。
产业发展有“速度”,农村建设有“温度”,百姓生活自然有“热度”。在富山乡金沙大道,每日潮汐流动的电动车长龙,载着的不仅是赶路人,更是一座乡镇在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中,驶向幸福未来的满满信心。
配多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